RGT中文网

传承忠诚爱国的红色基因 弘扬严谨求实的治学传统

发布日期:2025-01-04 15:18    点击次数:207

关于哈军工传统的问题,我曾经专门请教过刘居英院长。他认为,毛主席在《训词》中说的“保持和发扬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,特别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我牺牲的英雄气概,这在你们的学院是和全军一样,也须充分领会和一刻也不可忘记的。”就体现了哈军工优良传统。随着时代发展,大家对哈军工精神的挖掘不断深入,解读也更加多元、与时俱进,但是有一些共同点是一直不变的。 信念坚定:干惊天动地事,做隐姓埋名人 首先是忠诚于国家,不计较个人得失、不畏艰苦、兢兢业业做好工作。哈军工的毕业生是不愁没有好工作的,在当时国家建设“大三线”的背景下,许多军工企业建在边远地区、山沟里,条件非常艰苦,但是大批哈军工毕业生在国家需要面前绝不犹豫,“干惊天动地事,做隐姓埋名人”,哈军工人对国家的忠诚是公认的。我去过核工业研究基地,那时艰苦的条件是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,可是,从资料上看,相当多的哈军工毕业生就在那里扎根。单位的领导提到那批人至今仍然赞不绝口。多少哈军工的前辈在谈到当时的情景,都异口同声地表示:当时根本没有想过个人的发展、条件的艰苦等问题,都是坚决服从分配,绝对没有二话。 我曾经去北京的航天系统调研学生就业情况,航天五院的人力资源部主管对我说:“新员工一来,他站在大楼上往院子里看,一眼就能看出来哪个是哈工程的毕业生。”他认为哈工程的学生非常踏实,即使行业不景气、待遇不理想,哈工程的毕业生也能够坚持下来,跳槽的很少。反观他的母校,著名的985高校,毕业生在当时就经常留不住,翅膀硬了就想跳槽到三资企业。他的评价是:“哈工程的学生没有商业气”。 前些年,我去702所调研,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王丽萍(也是我校毕业生),谈到校友叶聪(“蛟龙号”深海载人潜水器首席潜航员,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,“奋斗者”号总设计师、万米海试总指挥),还表示由衷的钦佩。“蛟龙号”首次极限深潜实验的时候,到底派谁下去?在仅有的几名潜航员当中,其他人都表示:派我去,坚决去;叶聪的表态是:让我去!要知道,那次下潜之前,是需要本人写好一封“信”,放到单位,然后才能出发的。 当年造船业最热的时候,顶级船企韩国的STX来大连建分公司,但是他们很难招到我们船舶专业的毕业生,只好招一些其他专业的学生,再进行船舶专业的培训。他们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问我:“我感到很奇怪,我们给的工资几乎是大连造船厂的两倍,为什么你们学船舶专业的毕业生还是不选择我们公司?”我嘴上回答他:“我们是公立学校,培养出的学生首先是为自己国家服务的。”心里想:“我们的军工传统、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、我们的校园文化你以为是白给的?”我曾经问过一个学生:“为什么选择去大连船厂,而不是待遇更好的外企工作?”他回答: “我报哈工程,就是为了将来有机会为中国船海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!” 多年来,我们学校一直重视将哈军工优良传统融入人才培养链条之中,重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,并将这种红色基因和忠诚烙印厚植于学生思想深处,所以就不难理解他们所做出的人生选择。这就是一种传承,就是传统。 作风优良:严格、严谨、严密 老老实实做事 我大学的时候,老师很多都是哈军工时期的教师或者是哈军工的毕业生,他们的言传身教特别是做事严谨的态度,对我做人做事影响很深。 我们77级一入学,第一课是补习《线性代数》。我们教研室老师傅毓维教授(当时顶多是讲师)留作业时要求我们“抄题”:在解题前要先用仿宋字体把题目抄一遍。我觉得已经上大学了,还抄题做什么,会做题就行了。作业发回来后发现作业本上赫然写着“为什么不抄题?!”大大的红字。吓得我在后续作业中老老实实地抄题、规规矩矩地写作业。多年后,我问傅毓维教授当年为什么要我们抄题,他说:“工程思维和工程意识需要日积月累地训练。工科都需要画图,画图就要规规矩矩、一笔一画,写仿宋字,抄题就是让你们在做作业的时候静下心来,顺便练习仿宋字,这是基本功”。有了当时的基础,后来我在宣传部工作,写个会标、大标语,拿起排笔就能写。 走进哈军工纪念馆,可以看到当时学生的笔记,字迹工整、页面整洁,这需要心无旁骛,才能投入进去,可见哈军工当时的训练是非常严格和规范的。 哈军工教员的忠诚和严谨,直到今天依然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。严谨是一点一滴训练出来的。比如我们学校的军训,在全国是出了名的高强度,严格按照军队标准。最基础的稍息、立正就要训练一个星期。而且培养大家要有集体荣誉感,一个宿舍一个人正步练不好、被子叠得不规范,就会影响所有人的评比成绩,这种严格的训练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集体和纪律的重要性。我在《工学周报》上看到,叶聪在回忆母校生活的时候,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学的军训。 教之本在师,哈军工的老师对待教学一丝不苟。我记得当时专业课杨春霖老师收大家作业时,要清点数目,发现少了一本,当场揪出了那位没交作业的同学,他说自己作业落在宿舍。杨春霖老师说:“课间操的时间我和你到宿舍去取,说了今天交就不能拖。”自那以后,我们一个大班没有人敢不按时交作业。 还有一次,我正在自习,船舶结构的课代表找我和另一位同学,说许辑平老师要你们俩去办公室一趟。一进屋,许辑平教授就拍着厚厚的一叠作业本很严厉地问:“你俩是谁抄谁的?”我当时一头雾水,半天没反应过来,那位同学吭吭哧哧地说:“是我抄他的作业。”于是许教授向我挥挥手:“你回去吧,没你的事了。”当时他教我们专业共三个班,120多名学生,但学生抄作业他都能看出来,可见老师的严谨和认真。 还有一位老师让我印象非常深刻。大一时,一个星期日晚上,外面下着大雨,我一个人在11号楼5楼制图教室里上自习,晚上8点多钟,门开了,机械制图课教师潘德郁教授走了进来,只见他身上的雨衣还在滴滴答答地滴水,高靿雨靴也是两脚泥,脱掉雨衣就站在讲台上,在黑板上默默画图。大约20来分钟,等他走了以后,我抬头看,黑板上什么也没有!走上讲台,才发现黑板上有一个零件图,线条特别浅,不在近处根本看不出来。原来星期一的第一节课就是他的制图课,潘老师一定是在家备课时发现需要在黑板上增加一幅示意图,于是潘老师连夜赶来,提前画图。其实他每次上课都会带来一块小黑板,正反两面都有上课用的示意图。这次是发现还得补一幅图,但是提前在黑板上画出来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,于是先打好底图上课的时候一边演示一边画。 这样的老师当时太多了。教我们英语的李文昌老师,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先点名,每个人都要站起来,他盯住你看几秒钟然后点点头。从第二堂课开始,他就能记得住我们班每个人的名字!这件事让我感到震撼,后来我当辅导员,在迎新之前,就拼命按学生档案背新生的姓名和其他信息,但是在上课的时候能记住学生的名字,无论如何也做不到。 我1978年来到哈船院上学,毕业留校至今,一直没离开军工大院,亲历了哈工程的发展变化,见证了我们学校与国家同向同行的发展轨迹。我对哈军工精神的理解最深的方面,就是传承忠于祖国的红色基因和弘扬严谨求实的治学传统,我们的人才培养也一直向这个方向努力。 (根据作者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录音整理)

热点资讯
相关资讯


Powered by RGT中文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© 2013-2024